微信平台
English
这是一张图片
公司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要闻

熊斯顿:一片森林就是一个社会

发布人:   时间:2018-07-27  点击数量:

近年来,我国的绿化大业创下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中国人工林总面积已达10.4亿亩,位居全球之首。然而超级面积只意味着“大”,并不代表着“强”。中国式造林的3种“苦果”你可知道?它们是一味追求速度下的“千亩一树”,投入低则效益低的“恶性循环”,违背自然规律的“逆天而为”。铁汉生态华东规划设计院生态环境规划高级总监熊斯顿告诉你,一片森林其实是一个社会。

 

千亩一树or自然奇迹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每年的人工造林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近五年中国新造人工林4.47亿亩,比五年前增长了21.31%。在速度背后,人们看到却是数千平方公里种下的只有杨树、松树等,树的种类就那么几种,而且种得极其稀疏,且成活率低下。

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人工林的出路更是难觅?放眼世界,答案就在眼前。美国中央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自然景观之一,早已成为纽约的后花园。明治神宫是东京市中心最大的一块绿地,建立前一片荒芜,半个世纪由人工造林逐渐形成自然林而倍受世界瞩目。而这两大人工城市森林,在建设伊始,都是仿照当地气候条件下的自然森林结构营造的多物种混交植物群落。

“如果我们多给自然一些耐心,多给自然一些时间,自然可以还给我们一个奇迹。”熊斯顿说。

 

恶性循环or国家储备林

在我国人工林成就的另一面,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木材进口国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在已有86个国家和地区限制或禁止珍稀和大径级原木出口的情况下,我国的木材安全形势相当严峻。

然而,我国人工造林补贴是每亩最高补200元,针对林地的抚育管理补贴更是低下,这也是我们只能种下大片成本低廉的杨树、松树的原因之一。拥有可大面积造林山地的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大多捉襟见肘,又因为这类低效人工林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低,进而影响着从企业到政府的造林积极性。在这个恶性循环中,人工造林的财政缺口还有被拉大的趋势,何谈培育优质木材,缩小木材供需差距?

熊斯顿表示,我国已在大力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通过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提供长期低息贷款支持,将我国人工造林补贴提高至每亩20003000元,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铁汉生态则更进一步,创新性的提出“国家储备林+”战略,把单纯的造林升级成了全域旅游,结合森林、湿地的打造,在保障生态与木材安全的基础上,引入湿地公园、智慧苗圃、亲子休闲以及循环产业,连森林里被废弃的树枝、树叶也转化成了有机肥料,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熊斯顿将这种模式总结为:筑林业之基,引产业之要,塑景观之美。

 

逆天而为or敬畏自然

在我们的身边,违背自然规律的造林规划设计比比皆是。在北京,一片山涧湿地原本是鸟类的栖息天堂,人们以保护城市水资源为名,驱赶生灵,把那里改造成了杨树林地,美其名曰:水源涵养林;在张家界,崖壁上的电梯把成批的游客送进大峡谷,不考虑自然承载力的过度开发,令这项世界自然遗产走进“濒危名单”;在北方沙地,恶劣的生态环境把防护林变成了一个为种树而种树的死亡游戏:树种了死,死了再种。没人认识到,这样的环境下,种草比种树其实更为生态。

人们在种树的道路上,很少为自然母亲着想,心里只装着人类自私的目的,一味地索取,而有些自以为是的人们,如果执意在湿地和沙地上造林,带来的反而是一种破坏。

值得庆幸,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中国从上到下的生态意识已在觉醒。熊斯顿说:“我们主张向自然学习,这是一种敬畏自然的态度。”铁汉生态也是这样做的,在种树前的物种选择上,从当地的自然林里和文献典籍里,选择出那些千百年来与当地休戚与共的植物;在森林的群落组织方式上,让自然做功,人做30%,自然做70%。“仅仅通过人工设计,我们无法营造出真正的自然森林。”

铁汉生态还主张做功能导向性的设计。无论是防风林还是滨水林,再小的森林也当作一个系统来考量,从外观看是成排的树与成片的灌草,蕴含其中的是功能分区的技术理念,令生态功能和效益最大化。如熊斯顿所说:“每一片森林都是一个社会”。

黑格尔曾说: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不会从历史得到任何教训。这句话,用在盲目造林的人们身上再贴切不过,他们在造林的围城里苦苦挣扎,品尝着自己种下的苦果。当生态设计师指出了3条明路,他们会愿意做出改变吗?